刘校长“翻车”了? 公办名校恐怕走到了历史拐点

乐鱼播放器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乐鱼播放器 > 新闻动态 > 刘校长“翻车”了? 公办名校恐怕走到了历史拐点
刘校长“翻车”了? 公办名校恐怕走到了历史拐点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06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人大代表刘希娅,也是重庆谢家湾学校的总校长,两会上的一段发言让自己陷入了舆论漩涡:

“我所在的重庆谢家湾学校,每天运动两小时,睡眠十小时,0补课、0周考、0月考,而且孩子们成绩非常好,有90%以上的孩子都是A”。

主流媒体纷纷叫好,以为教育希望的春天在这里。

自媒体说:

说到最后关键还是说回了成绩。如果成绩不好是不是就说明是失败的模式呢?

教育专家问:

这么好,何不全国推广?

家长(特别是当地家长)吐槽的不少:

学校轻松了,但是孩子依然不轻松,家长更累了。

真实的情况是,补课机构爱死她了,她是减负了,你去谢家湾旁边看看,补课机构赚翻了。

只能说向上的通道越来越宅了,学校这样搞,普娃彻底没机会了。

说实话,当初谢家湾小学做“梅花课程”的时候我就关注了,认可刘希娅是个有能力有情怀的校长。

刘校长说得对不对?对,太需要这种声音了。

她还有一句话让人击掌:“教育应该让孩子‘抬起头走路’,而不是‘弯着腰刷题’。”

反对的声音对不对?也对,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状况的真实反射。

讲道理红口白牙,但现实是活生生的。

普众看到的是各种“鸡娃”内卷、课外补习、掐尖快慢班,还有孩子重负、父母焦虑。

把坊间声音汇聚成几个问题:

谢家湾小学具有可复制性吗?

谢家湾小学是重庆头部小学,其学区房价格比同地段的房子贵出至少 50%。

该校生源也并非单纯依赖划片入学,能进的家庭往往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并存,家长愿意付出且能够行动。

也就是说,学生自入校起就经历了至少一轮的筛选。

这样的学校是不是似曾相识?全国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孪生兄妹吧?

校内减了负,校外呢?

没错,谢家湾小学每天运动两小时,0补课、0周考、0月考,不占用孩子课后时间,三点半就放学。

然而,许多谢家湾小学的家长仍会将孩子送往培训班。

从谢家湾小学万象城一带众多的培训机构便可窥见一斑。否则高达九成孩子的 A 等成绩,是天上掉下来的吗?

校内减负,校外增负,这笔帐怎么算?

教育资源雨露均沾了吗?

据报道,该校师资力量雄厚,拥有 5 名特级教师、6 名中学高级教师以及 52 名各级骨干教师。

各种硬软件投入也是不遗余力。根据官媒最近报道:

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,学生们喜欢来到学校小花园,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。目前,该校配备了60余台AI智能设备,覆盖阅览室、生活馆、小花园等多个场景。

这样算下来,其获得的办学经费是普通学校的几倍?

不管如何,刘校长希望解放孩子,回归教育本真,一片拳拳之心可鉴。

但她的发言显然有失偏颇,不仅依然在分数上画圈圈,也掩盖了背后家长奋力托举的功劳。

刘校长闭口不提生源、政策和家长支持,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?

这种选择性发言,对于消除民众教育焦虑是一剂清凉剂,还是助燃剂?

事实上,大家讨论的焦点不是针对刘希娅,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功能。

说白了,义务教育是给整个国家教育托底、为民族未来奠基的。

所以,我们需要的是一枝独秀,还是满园春色?

重点学校的缘起,是物力贫乏时期国家人才培养的特殊政策,集中力量办优质教育。

随着社会发展,重点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,已经成为“内卷”的一个重要诱因。

一两所所谓“素质教育”重点校,掩盖不了整体上多吃多占、破坏教育生态的事实。

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培育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,无异于在流沙之上建城堡。

现在国力强了,孩子少了,每个孩子都很重要,完全应该学习国外经验,公平均衡地分配教育资源。

只有在均衡的条件下,学校孰优孰劣,校长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,才让人心服口服。

这些年,刘校长几乎以一己之力成了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代言人,虽然表面风光,但是压力显而易见。

谢家湾小学名声在外,接待任务繁重,师生被观摩是常态。不知道管理者还有多少时间静心思考教育,老师还有多少空间静心备课上课?

淡化乃至取消重点公办校,已经成了人工智能时代绕不过去的命题。

如果说刘校长“翻车”,其实并不是她所坐的那辆车,而是整个车队。

民众看似对刘校长的质疑,实则是对教育现状的不满,刘只是充当了无辜又无奈的“躺枪者”。

去年,刘希娅在《人民教育》慨然发声:心怀报国之志,创新突破变革,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。

今年两会,刘希娅竭力呼吁“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”,提出不要“掐尖”,而要自然“冒尖”。

那么,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教育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党员的她,也面临着一个重大考验:

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义务教育阶段,优秀的校长何为?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作何抉择?

刘希娅是个好校长,但是把这样的人才常年放在一所重点校,于优质均衡的教育战略意义何在?

一个教育博主呼吁:

消灭谢家湾这样的基础教育阶段“名校”,或许才是刘希娅校长作为公办学校校长、作为教育家的真正使命!

也不想拿扎根乡村教育的陶行知,以及在农村中学工作32年的苏霍姆林斯基去道德绑架。

但要摆脱坊间议论和实现自己追求的教育理想,也许刘校长只有两条路可选:

少说话,像大多数公办名校校长一样,闷声发财;

要么请缨到薄弱学校,打造素质教育样板,实力打脸所有质疑者。

毕竟,刘希娅在谢家湾学校已经履职十多年了。

来源网络,侵删



Powered by 乐鱼播放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